close

未命名.png

The Danish Girl 丹麥女孩 ★ 英國、美國 . 劇情片

INFORMATION

電影名稱:The Danish Girl 丹麥女孩

上映日期:2016/2/12 (台灣)

台灣級別:輔導15歲級 (PG15)

電影片長:120分鐘

電影關於:跨性別、LGBT、多元性別愛情、歐洲藝術界、性別重置手術

電影原著:真人真事、大衛·埃伯雪夫《The Danish Girl

電影導演:湯姆·霍伯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悲慘世界)

主要演員:艾迪·瑞德曼 (悲慘世界、愛的萬物論、朱比特崛起、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艾莉西亞·薇坎德 (人造意識、紳士密令、神鬼認證:傑森包恩)

                馬提亞斯·修奈爾 (遠離塵囂:真愛相隨)

                班·維蕭 (香水、搖滾啟示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安柏·赫德 (醉後型男日記、正義聯盟)

觀後感及分享

《丹麥女孩》改編自大衛·埃伯雪夫所寫的同名小說,取材自真實故事,描述史上第一位接受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者,丹麥畫家埃納·維格納透過手術成為莉莉·艾勒伯,以及和他的妻子,同為丹麥畫家的格爾達·維格納之間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心境轉折。本片由曾執導過《悲慘世界》的導演湯姆·霍伯來拍攝,全片在丹麥哥本哈根、巴黎、德國取景,畫面唯美,故事浪漫,服裝製作精細,演員演技精湛動人,呈現議題的方式美而不虛,看完後惆悵不已,發人深省。

早在之前,我就對這部片產生極高的興趣,看完之後,更是久久不能自己。我很喜歡這部片,也認為這部片將敏感的議題做了一個妥當的呈現,整體畫面又實在很美,影帝的女裝也很令人驚豔,每個演員都有精彩的表現,艾迪大膽地嘗試飾演跨性別者,極佳的演技讓觀眾很容易跟隨他的情緒走,還有飾演格爾達的艾莉西亞·薇坎德,將那種錯愕、傷心、內心煎熬的情緒詮釋得相當好,將本片的情緒推到高峰。可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這部片的評價兩極,在IMDb及爛番茄上的分數都極低,只有勉強及格的6字頭。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有許多人帶著強烈的性別主觀去看,甚或對片中不分性別的情愛糾葛不滿,又或者是因為本片情緒轉折詮釋的不當,都使本片被低評,甚至惡意低評。《丹麥女孩》本身建立在一個很有厚度和溫度的故事上,導演選擇用淒美的方式來呈現,許多場景大膽地只用含蓄不明的台詞來呈現,或者憑演員精湛的演技和表情做表達,可能使有些人看不懂本片,甚至誤解、扭曲本片原來的意思,這是相當可惜的。可我不是指導演選擇的方式不好,而是說這是種大膽的方式,因為這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的,對只把電影當娛樂看爽的人來說,看此片甚至可能會覺得有些負擔,但只要看懂,就會發現這部片想告訴我們的道理遠不止點到為止。我們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來檢視他人,這正是這部片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於我來說,我認為這部片雖然有一些情感的轉折點表現得不是很好,也得很注意台詞及演員表情才能完全看懂,但整體來說是一部有意義、有深度,且相當美的佳片,不僅讓人們對跨性別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體認到真正的愛與勇氣。

丹麥女孩2.jpg

對性別的摸索,面對真正的內心

在當今這個性別意識抬頭的年代,跨性別已不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名詞,變性手術的存在也早已令人習以為常,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但或許很少人想到,到底是誰開了時代之先河,才讓後人敢於跨出這一步?據記載史上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也就是俗稱的變性手術的人,正是丹麥畫家莉莉·艾勒伯。性別是天生的,早期沒有人想到可以透過外科手術實際改變生理上的性別,直到這個手術的成功,才總算是開改變生理性別之濫觴。莉莉在改變性別前是埃納,在丹麥是個小有名氣的風景畫家。他的妻子格爾達,則是一位畫工了得卻不受賞識的人像畫家。一次格爾達的模特兒沒來,她請埃納換上女裝,當她的模特兒,埃納穿上後卻發現這正是他喜愛的,從此愛上裝扮成莉莉。

在這裡,艾迪以精湛的演技,演繹埃納被格爾達「放」上蓬裙後心裡的波瀾,不透過任何一句話,用表情、眼神,那一汪深潭之中,透露出來的是希望,與驚訝。此處便是埃納決定扮女裝的開始,這個動機看似薄弱,會讓人以為後面還有伏筆,可電影對此有些著墨太少,只在後來提到他童年時曾穿上他阿嬷的圍裙,而被玩伴漢斯親了一下,而且還因此讓漢斯被自己的爸爸打了一頓。這實在不夠具有說服力。就算真的只是因為這樣,那是否有些模糊「喜愛穿著女性服飾」與「喜愛當個真正的女性」呢?個人認為這兩點是不太一樣的,若埃納只是因為喜愛穿著女裝或扮成莉莉才決定變性,那這風險也太大了,如果在之後才發現其實他只是喜歡女裝,並非想為真正的女人,想變也變不回來了。或許這也是本片被低評的一個致命缺點。

跨性別者的內心,其實經歷非常多的波瀾,從發現自己是「裝錯軀殼」開始,他們便得面對一連串的內心煎熬、摸索,對自己真正性別的認同,也得花好一番功夫才理得清。真正的自我,是大家想看到的嗎?是我會快樂的嗎?我應該維持不變嗎?我的人生意義何在呢?這些都是跨性別者對自我的疑問,他們的內心,正也助長了社會歧視的風氣。這個社會總認為不一樣就不行,大家應該都要一樣,你不同,是你的問題,你應該變得跟我們一樣,你才是正常人。以埃納來說,他認為自己擁有女人的靈魂,卻被迫處在男人的軀殼裡,這不僅是對自身心靈的一種折磨,更被社會用異樣眼光看待,讓他們覺得這彷彿是一種錯,四處求醫卻總是碰壁,電影中便有出現埃納以莉莉的身分看醫生,卻發現醫生認為自己是精神分裂症,想找人把自己關起來的事發生。相信在那個年代,這種對待絕非誇大,事實上電影中對社會的眼光表現的也夠含蓄了。但這種極為自我中心的觀點傷害了非常多人,讓那些在大眾眼中「特別」的人更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當然,要面對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都得有勇氣出來面對,否則社會再善良溫暖,不走出來也無濟於事。檢視自己的內心,看什麼才是自己真正要的,以及怎樣才會讓自己快樂。

丹麥女孩3.jpg

我愛你,可你不愛自己;我愛她,因為那是你真正的靈魂

跨性別者有著痛苦的內心煎熬,可愛著他的人也是。片中艾莉西亞飾演的格爾達,是讓埃納決定成為莉莉的一個關鍵人物,在她發現丈夫偷偷穿著自己的睡衣後,她仍不以為意,甚至要他換上女裝,幫莉莉畫了一堆肖像。格爾達原本以為丈夫只是鬧著玩的,但在她目睹丈夫以莉莉的身分和別的男人接吻後,錯愕不已。她一直愛著埃納,可她發現,埃納變了,埃納已不再是埃納,他成了莉莉。艾莉西亞將格爾達的情緒演繹得非常好,她的內心煎熬、痛苦,都被表現得動人心弦而不矯情。

真實世界中,除了那個當事人以外,身邊的人的心境也是很複雜的。格爾達愛著埃納,卻因為自己的無心之舉,讓埃納這個人消失了。她心痛無比,卻又無力回天,因為她知道這才是丈夫真正能快樂的方法,所以到最後,她選擇支持,陪在莉莉身邊,直到人生的盡頭。這種愛令人感動,卻又令人質疑是否真實存在世界中。這樣不分性別的愛,實在不是凡人做得到的,雖說本片改編自史實,但現實的格爾達也實在不是這種聖母類的人物。但又是這種無私的愛,才最讓人感動,最浪漫,最淒美。莉莉曾對格爾達說過:「你愛埃納,但我必須放他走。」可想而知,格爾達會是多麼的心痛,但因為愛的支持,她沒有選擇離開,沒有選擇恨,她是最懂埃納,也是最懂莉莉的人。他們之間的愛已經超過性別的限制與世俗的眼光,格爾達愛的是埃納的靈魂。她知道,莉莉才是埃納真正的靈魂。

就某個角度看來,會覺得埃納實在有點自私,因為他沒有考慮到格爾達會有多痛心,毅然決然選擇做自己,這樣當然對他來說是正確的選擇,可格爾達支持的背後,那股辛酸埃納曾在意過嗎?抑或格爾達的感受遠比不上自己的感受重要?但換個角度來看,埃納又是為了自己而選擇改變,他知道,如果不去做這個手術,跟格爾達在一起也不會快樂。他好不容易決定面對自我,如果又被愛人所拘束住,那他還有可能改變嗎?有人說,真正的愛,是放手。格爾達選擇放埃納走,選擇成全埃納最後的心願,那就是成為莉莉。電影不把話說死,讓人們自己去反思,真正的愛,該是什麼樣子?

丹麥女孩4.jpg

開創的勇氣,即使結局不完美

埃納選擇接受史無前例的變性手術,讓自己成為開創先鋒的那個人。現實中,人們總是顧慮太多,總想找個範例來參考,卻在不知不覺中又被定型。人們說,歷史能使人們記取教訓,但如果之前的結果已過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呢?我們是否該屏棄傳承者的想法,勇於當開路的那個人呢?在認清真正的ˋ自我以後,就做吧。不要害怕開創,大不了就是失敗,如果成功了能使ˋ自己得到真正的快樂,檢視自己人生真正的意義,那何樂而不為呢?我想,這也是本片想講的道理。

最後莉莉在接受第二次變性手術後,因為失血過多,造成身體極為虛弱,情況很不樂觀。也許這就是最後的結局,不完美,卻了無遺憾。莉莉嘗試了,但天有不測風雲,自己身體不夠強壯,陰道的增建對身體影響太大,導致無法負荷,可畢竟做了,無法完成也是天意。在做完自己能做的事之後,就看事情怎麼發展吧。莉莉最後死了,可他是以女人的身分走的,這一生不虛此行。我們往往太重視結局,可真正重要的是過程。就算結局不完美,至少我們試過了。那份勇氣與力量,將永存於世間。結局的不完美與錯愕,足足令人吃了一驚,但這不就是人生嗎?畢竟到最後,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做自己,就好。

丹麥女孩6.jpg

個人評分:93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菇菇站長 的頭像
    菇菇站長

    菇菇站長宿舍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