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death-of-stalin.jpg

「你聽到了嗎?他剛說我們全部。」某官員。

「不,我剛站在那邊。他是說你們全部。」馬林科夫。

「他是這樣比,你們全部。」某官員。

「可是我剛剛站在那裡,跟小女孩一起。」馬林科夫。

不多不少,光是上面一場對話,就足以點出政治人物的責任迴避與拖人下水,甚至點出前朝(史達林,小女孩和史達林的合照很有名)對權力核心人物的影響與每個政治人物的觀點;當然還有那潛力無窮的笑料與荒謬式幽默感,而那笑點背後暗藏的深度與黑暗卻引人發噱──所以我好愛《史達林死了沒?》哦!!曾執導喜劇影集《副人之仁》的導演阿曼多伊安努奇,不僅在導戲上鏡頭與調度與色彩都精采,寫起劇本更能狂放爆笑同時又嚴謹深刻,笑死人的諷刺超鞭辟入裡,不論是政治人物的心態、小人物的恐懼與不爽、共產主義的白色恐怖、政客利用群眾與國戚的操縱、甚至最後點出政治人物看似不同實則手段性質都一樣的黑暗面,劇本爆笑荒謬卻又有條不紊,細膩而別具深意。

《史達林死了沒?》背景是俄國但全片通通講英文,而且是各種腔調的英文。一開始會覺得怪怪的,但後來才意識到,電影以英國的角度來看俄國的這段歷史,除了嘲諷力開到最大,更有以共產主義下的過去來審視當今民主政治的意味,就不突兀了;而諸位英國演技派演員超爆笑又超高水準的演出,更完美解決了語言問題。況且,這段政治諷刺,其實也該是全人類的故事。

1_sreBu2mm7myypOoLNnlhGQ.jpeg

導演在色彩運用上採取大量的紅色,呼應史達林與共產黨的形象,而在鏡頭運用上則非常幽默好笑,和劇本相輔相成,雖偶有失準但幾乎每一場戲都相當好看啊!!電影用有點卡通化的手法來處理政客角色,個性鮮明而意圖明確,讓我們對每個人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流於刻板描繪,反而將此特質最大化,放在每個笑點裡頭同時寄藏真實寓意,讓我好喜歡電影這樣的筆觸與手法,超級揶揄戲謔,但又不會卡通化的太過火。總之,先在此強烈推薦給各位!!

(以下有大雷請斟酌閱讀)

就拿史達林葬禮上高官不動站著還爭辯是誰邀請主教來看,不只諷刺了集權政府與人民對其他宗教的排斥,眾人推託、傳話人搞不清狀況、馬林科夫嘴說不要還是幫忙傳話、以及最重要的,赫魯雪夫一直企圖和馬林科夫換位子──赫魯雪夫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吧──但最後卻又尷尬的退回原位,論盡了角色特質與將來發展,不論是赫魯雪夫、馬林科夫、貝利亞;更遑論,葬禮整場戲除了劇本更盡顯導演在鏡頭與運鏡上掌控荒謬笑點的厲害。

而談政治人物的心態,電影依舊利用卡通化的政客行徑當作笑點來寫很多很多面向。當眾高官來到史達林倒下的房間,貝利亞首先趕到先搜刮史達林的國家重要物品然後裝作自己很悲痛實則內心爽到不行、馬林科夫抵達後史達林是不可取代的,但隨即說他身為副總書記要趕緊就任,被貝利亞揶揄了一番(寫出馬林科夫的軟弱卻同時也想要權力)、之後大家要搬動史達林時大家不斷在乎自己是不是跪在尿中、甚至大家都表露出悲痛,但一踏出房外,隨即三倆開始討論未來的鬥爭計畫。

photo_591f0364baf676486c5998b432e8bd97.jpg

之後史達林的女兒同時也是民意匯集的斯維特拉娜到了,政客們立馬「衝」向她,有暗中較勁要拉到民意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利用斯維特拉娜以達成目的的利益關係;而斯維特拉娜本身愛人就因為白色恐怖而死導致她對貝利亞的恨,對照貝利亞為爭奪民心而開放自由化政策,除了寫貝利亞只將釋放犯人作為自己的工具(政客的自私)外,更寫共產極權下即便身為政治核心依然會受到傷害,但依舊得對史達林忠心耿耿,對照我覺得全片最有意思的角色莫洛托夫的處境,格外強勁且哀愁。而斯維特拉娜身為工具人的處境,既是時代下身為女性的不由自主(鋼琴師也一樣),對照之後赫魯雪夫達到目的後對她的處置與對話,那一句「不合時宜,會害死人的」,政客始終打著民心與政府的口號來行私利運作,更為凸顯。

《史達林死了沒?》幾乎全片都精彩且都表面爆笑與深度戲謔描繪,細細剖析官場利益與自私與政治心態,想寫都寫不完。但對我來說,最有趣的一場戲莫過於當馬林科夫主持的第一場會議,不論是貝利亞政策與他本來殘暴行徑的違背(在史達林控制下的不得已與本身私利運作皆有)、莫洛托夫的天兵讓赫魯雪夫得承擔葬禮大任(不能完全相信夥伴)、眾人舉手時只剩你一個沒舉手你也得舉手(道盡了不得已與互相牽制的政治氣候),每個舉動去細想都能有深刻意義,各政客的描寫甚至都能有極遠的指涉與象徵,這場戲已經說盡一切。

The-Death-Of-Stalin-Iannucci.jpg

接下來要講的是最沉重的命題,卻同時也是我覺得全片劇本寫最最最好之處。既然原文片名就是「史達林之死」,那「史達林」顯然就是這部講他身邊政客鬥爭的電影,最潛在的命題──共產思想對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政治生態的影響。史達林的死,源自於他自己中風,但電影很巧妙的──先不論他改了多少史實,揶揄才是重點──以一場演奏會作為開頭,史達林要求要這場演奏的錄音,但他們沒有錄,只好重來一次,找來路上根本沒聽過古典樂的市井小民充當拍手機器,至此,極權主義對人民造成的恐懼與操弄已是不言而喻;而女鋼琴師本來不願重新彈奏,但聽到高價馬上成交,而之後又放了張紙條寫滿對史達林的怨恨詛咒,而史達林看完剛好就中風昏倒了。這張紙條成了關鍵,貝利亞竊笑、赫魯雪夫心驚驚。

當電影似乎象徵人民以軟(音樂與紙條)扳倒了史達林,但共產主義的影響早已滲透舉國上下,無孔不入。身為西方視角,導演亦點出了許多俄國人民對史達林盲目的崇拜(覺得電影沒提到毛澤東真是太可惜了),但有條最令我驚訝的支線:一個家庭,當祕密警察要抓爸爸時,兒子為了活命供出了家裡的住址;但他沒想到,貝利亞為籠絡民心釋放無辜的政治犯,爸爸回來了,兒子極為尷尬,而爸爸都知道一切。好,可惜這對父子沒有名字,因為兩人都演的超級好;而這條支線只有一句台詞,「在樓上」,卻完美點出了共產極權白色恐怖對小人物的影響,和鋼琴家的沉重控訴、為了生活依舊得臣服的殘酷事實,也呼應斯維特拉娜的失去愛人。

2763-201804140007016000.JPG

或許在我們眼中不論是兒子或是鋼琴家都有些不仁不義,但在這樣恐懼的政治氛圍下,小小一角依然有奮力生存的螻蟻,格外哀戚。而同為權力核心的莫洛托夫,在史達林中風當晚差點就被暗殺死,而這是剛和他暢飲完的貝利亞的主意。政客的表裡不一,我想編劇多半把其濃縮在貝利亞身上了吧,但赫魯雪夫城府之深,即便熟悉歷史的人都早已知道他會是官鬥勝者,電影鋪陳依舊細膩。回到莫洛托夫,他老說自己的老婆是叛國者活該被逮捕,面對史達林也毫無猶豫地支持,但當貝利亞帶回了他老婆,莫洛托夫卻綻出最欣喜的笑靨,喜極而泣,兩人互相傾訴,多麼感人。或許有人會說莫洛托夫表裡不一很詭異,但面對極權壓迫的滲透,難免也會被其影響;甚或,若不這麼做,也許他還等不到他老婆自己就掛了。

那些政治高官,他們在史達林活著時都吹捧他拍他馬屁,當他死了,極盡籠絡斯維特拉娜,口口聲聲說著遵照史達林的政策史達林的意願,然而哪個人不是為自己想?貝利亞說要改革,但他這樣的舉動何嘗不是最極致的偽善?他身為祕密警察首領,想殺誰就藉史達林的名義執行,然後再說要釋放犯人好像自己很寬宏大量。說穿了,「共產主義」好像也只是人們行私利去利用他人的藉口罷了;而這部片既然不是史達林的傳記,「史達林」的形象,似乎也只是政府高官互相傷害自私自利的旗幟與口號而已。可反對貝利亞的人,不也是打著史達林打著國家的名義,其實也就是看他不爽想扳倒他想奪權而已嗎?最後的結局,好像正義,好像爽快,可看到最後,背後爬起一股惡寒。原來,這就是政治。

The-Death-of-Stalin-4.jpg

其實,這放在任何一個共產國家,故事都會成立。但裡頭傳達出來的涵義,全世界的政治卻又都適用。利用推翻政策籠絡民意、偽善的寬容、聯合軍方圍剿、吹捧與毀滅、以及最會藏的人,永遠都能笑到最後──咦,確定我不是在看《血觀音》嗎?這樣的舉動手段,即便熟悉卻格外諷刺,電影炮火猛力全開、嘲諷戲謔不遺餘力,但在寫小人物時,卻依然能有血有肉精確到不行,路上走一走就被抓去幫史達林看病的老醫生──厲害的醫生早被史達林處理掉了,詳見請查史達林「醫生案件」,這也是一個大反諷──,害怕得不得了,只能看著心愛的狗被趕走。好笑但又好哀愁的劇情設計,充斥全片。

《史達林死了沒?》劇本寫得太好太精確太有力,該繁筆之處細膩刻劃同時又不無趣,該簡筆之處精鍊雋永到令人驚呼,爆笑幽默又黑暗駭人,導演兼編劇阿曼多伊安努奇非常厲害,他的老練讓《史達林死了沒?》不是一部流於刻板通俗的政治對立三幕劇,反而高潮不斷、好戲目不暇給、劇情商業化人物卡通化卻依舊深刻且具有獨立電影的氣度,但在鏡頭調度服裝場景化妝上,卻也都非常厲害。他並不是通通都完美,剛開始一度讓我覺得有點太溫和,但隨即扭轉,算還好;有時調度不夠精確,但這也只能算吹毛求疵啦,我很愛這部作品的。

photo.jpg

而演員的精湛演出更是推動全片的要件,憑此片拿下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配的西蒙羅素畢爾,演起奸詐的貝利亞維妙維肖,同樣入圍的史蒂夫布希米演赫魯雪夫更是厲害,眼神很帶勁;但我最愛的還是演馬林科夫的傑夫泰爾啊,他的表情渾然天成,根本不像是在演戲啊!而在《勝負反手拍》飾演艾瑪史東同性愛人的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演起斯維特拉娜語氣眼神也都很厲害,獨立電影獎女配也不是白入圍的。其他所有演員也都很強,加上導演掌握精準的節奏,相輔相成。

電影最後跑名單時,許多老照片裡頭的人臉一一被塗黑、被消滅,導演果然強,諷刺從一而終,共產主義把我們弄得面目全非,徹徹底底。其實遠不止共產,當人心難以測度,當政治往你不希望的方向發展,貝利亞在葬禮上的失控,那大聲吼著「我握有你們所有的檔案,可以毀掉你們所有人」,竟成了全片最莫名悲哀的時刻。而我在想,馬林科夫雖然還是被弄下台,但能保有一命,是否是因為他的狀況外?貝利亞似乎終究還是太急著出手了呢。

 

以《史達林死了沒?》作為我人生第一部金馬奇幻影展片,超適合又超驚喜,他好適合出現在奇幻影展!!映後片商一人發一罐品客洋芋片,鬍子好有哽,可看一下,是墨西哥辣椒口味的,怎麼不是俄羅斯史達林口味呢?哈哈。

film_20180413004.jpg

最後想補提一個點,史達林的兒子一直鬧讓高官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但軍隊首腦朱可夫一出場馬上打爆他,不只已經暗喻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史達林兒子對他要吐口水結果吐到自己臉上,這諷刺用的厲害。而史達林兒子隱瞞飛機墜毀事實,訓練那些可憐的小孩,不只讓我們看到酒鬼也懂得裝(啥),更有政治隱瞞欺騙大眾利用大眾的意味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