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342989-2340513322_n.jpg

集結眾多演技派卡司同台飆戲,和《正義辯護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並稱韓國「民主正義三部曲」,《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講述發生於1987年,韓國民主化歷程中的最大轉捩點「六月民主運動」的故事,由首爾大學生朴鍾哲被拷問致死的事件,整個韓國開始最大的民主抗爭運動,直接促成韓國修憲開放總統直選,戰勝獨裁政權。

相當佩服韓國人不斷透過影視作品直視歷史傷痛、社會悲劇的勇氣,直接面對社會最私密的政治內幕與影響所有人的民主運動,往往帶給人震撼的故事與強勁的反思力道。和同年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相比,《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少了稍嫌片面的英雄主義與實在煽情的商業元素,故事描繪1987年的夏日,眾多角色在面臨朴鍾哲之死後,政府的隱瞞與人民的揭發及抗爭,強調「沒有人是局外人」的人民參與,角色的戲分相當平均,導演沒有偏袒任何人的戲分,每個角色都相當精彩,有著多角度的詮釋與平實卻強勁的呼喊。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劇照4-金倫奭飾演朴處長.jpg

「警察只是『啪』地拍了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80年代韓國社會如火如荼地進行要求民主化的抗爭,以全斗煥為首的獨裁政府則不斷透過欺瞞及壓迫的方式實施他們口中的「民主」,從1980年的光州事件,到1987年最後爆發的「六月民主運動」,才終於促成獨裁政府的下台,其中關鍵的轉折便是首爾大學生朴鍾哲之死。當時韓國警察口號便是掃蕩共匪,嚴密防止北韓主義的滲透,匪諜偵查處卻藉抓共匪的名義逮捕民主運動的民眾,再將他們貫上匪諜的污名以掩蓋自身獨裁的罪行,直到朴鍾哲被水刑拷問致死整件事才出現轉圜。

崔檢察官力排眾議要求解剖驗屍,不斷和匪諜偵查處朴處長槓上,遇上正義醫師終於得以解剖;東亞日報尹記者為了尋求真相四處追蹤打探,報社不依政府下令的報導方針發表新聞,也被政府盯上;後來崔檢察官把驗屍結果交給尹記者,真相得以被報導。另一面,監獄看守員韓炳龍藉職位和被拘禁的民主人士與在外逃亡的民主運動首腦金正南搭上線,透過姪女妍熙來傳達抗爭的消息,卻被政府盯上綁去刑求,妍熙則在經歷一次次的傷痛後決定不再漠視,刑求的警察名單終於被抖出,也和學長李韓烈在抗爭中釀出曖昧。

《1987》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就在於它多角度的詮釋,每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有各自的力量,追求的卻是同一個目標,不少角色彼此之間並沒有連結,卻透過大量的人物架構與為民主奮鬥,還有每個角色的內心情緒來串連起來,電影呈現的多角度非常細膩,雖然偶有幾個角色略顯單薄,卻完美展現出了「沒有人是局外人」的參與精神,即便是近乎反派的朴處長,在揭露出他是北韓共產主義下的倖存者後,也看出整個角色的豐富性與精神所在,其餘檢察官、記者、看守員、刑求警察、大學生、甚至解剖醫師,也都有飽滿的視角與內心呈現。

b4.jpg

一部描繪抗爭運動追求民主的電影,裏頭有著對獨裁政府的大力抨擊是必然,而《1987》並未忽略警察的視角,由朴喜洵飾演的趙漢慶警員,和一票人在刑求朴鍾哲時用水刑意外害死他,當真相終於被披露,罪責卻被政府通通怪罪到他和另一名警員身上,他的內心有著巨大的轉變。當他大吼朴處長,質疑他口中的「愛國」根本不算愛國,這樣幫政府根本是叛國,激怒朴處長的戲碼,當朴處長拿著槍威脅他要殺死他的妻女,趙漢慶的態度轉變與求饒,正應證了權力壓迫下的身不由己,深刻地質疑也呼應朴處長的結局。

打著「愛國」的口號,朴處長一面要抓真正的共諜,一面卻又替總統將那些要求民主的人士都抓起來刑求,甚至株連無辜,難道這樣是愛國嗎?過程中我們不見朴處長的清醒,直到最後他意識到他不過是全斗煥總統鞏固獨裁的一顆棋,已為人犯的他也只能透過眼神感慨。而他和韓炳龍說的話,說出他家人都被他們信任的北韓共產主義者殺害的悲劇,他痛恨北韓人的扭曲人格,也使得他成為抓民主運動者的棋。電影一方面刻畫民主抗爭者的堅持與勇氣,刻畫整個社會受到獨裁政府的壓迫,卻也透過戲份很多的處長一角,寫南北韓極權政府下的悲劇。

朴處長的角色非常有意思,然而最撼動人心的終究還是在爭取民主的平民身上,大學生妍熙一角充分反映了一般平民的內心轉變。從一開始為了禮物幫舅舅給通緝犯,民主運動首腦金正南傳遞訊息,到遇到李韓烈後對民主革命的傷痛,以及擔心舅舅安危的內心情緒,甚至被政府丟到荒郊野外,最後終於起身把最關鍵的訊息,究竟是哪些警察刑求朴鍾哲致死,傳達到了天主教正義協會的手中,將事實訴諸大眾,結尾站上公車頂與所有人一起大聲抗爭的畫面,一連串的轉變極為動人,編劇將平民的內心寫得極好,也沒有過度英雄化的描繪。

0119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3.jpg

透過妍熙一角窺透六月民主運動對平民的影響,以及渴望民主卻又擔心家人受害的兩難心境,讓最後的挺身而出更顯得彌足珍貴。我好喜歡她和李韓烈之間的鞋子隱喻,雖然是我自己想的沒有經過證實,但我覺得頗合理。鞋子象徵民主的力量,襪子象徵剩下的奮鬥意志,第一次遇到時李韓烈只有一隻鞋,「沒關係,襪子還沒掉」,妍熙幫他買了一雙鞋,後來妍熙被政府丟包,韓烈拿著一雙新鞋,象徵妍熙為民主的挺身而出。兩人之間沒有浪漫的愛情情節,在抗爭中激發出的與其說情愫不如說奮鬥的相惜;雖說妍熙是為了串連朴鍾哲與李韓烈兩位大學生之死的虛構人物,卻讓整部片更有厚度。

電影大力批判獨裁政府的控制,許多場面都直接地披露政府的荒謬與警察對待民眾的暴力,這讓人民的反抗顯得更可貴。崔檢察官明明可以選擇忽視,可他堅持驗屍,以及和尹記者的裡應外合,真相才能被抖出來;尹記者及報社全體明明可以選擇苟且行事,但他們選擇不管報導方針,起身將真相訴諸媒體正義,不再當政府遮蔽人民雙眼的棋子;韓炳龍、典獄長可以選擇無視,可他們內心的覺醒與不忍,將刑求的真相問出來然後傳遞出去,那股人民內心的力量,是促進民主進步的最大動力。

「我們最後的武器,就是真實。」

最後的壯觀抗爭場景,妍熙的站上公車、韓炳龍重獲自由,眾志成城的民主奮鬥,終於迎來那耀眼的黎明,加上最後的真實影像,很難不令人為之動容。當真實的力量終於打敗虛偽自私的政府,迎來「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激發出的強大火花,使得整部電影非常精彩毫無冷場,看的人緊張、震撼、憤怒又同情,當朴鍾哲的父親捧著撒在地上的兒子骨灰,痛哭為甚麼他還不走的時候,我想那份痛心歸咎於歷史傷痕;那麼多年以後,如今已是完全民主的南韓,把這些故事拍出來、說出來,很難不讓人為其心痛地哭著喝采。

1801150450381487-600x400.jpg

非常佩服韓國人的勇氣與社會的自省力,他們能正視自己過往的歷史傷痕,把那些真正該說出來的故事透過擁有豐沛情感的影像所道出,除了提醒我們有那麼人為民主的奮鬥而犧牲,更警示社會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具有高度的警世性以及強烈的批判力道,有如電影所說,我們所握有的最大武器,便是真實。我們必須珍惜現有的民主,不能讓過往的歷史傷痕在未來重現,也透過多方面角度的人物捕捉,把整個故事寫得非常好,演員的動人詮釋,不論是金倫奭內斂壓抑的演出,抑或李熙俊的力道,收放自如的演出都非常有力。

我相信台灣絕對有更多像這樣的故事,民主抗爭的歷程絕對和韓國同樣慘烈,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台灣卻還停滯不前,拍不出這樣的作品?除了資金,我想逃避更是主因,民主得來不易,我想不難否認的是,台灣現況的確面臨民主被挑戰的樣貌,我們必須正視歷史傷痕然後展望未來,畢竟歷史的傷痛絕不能再重演。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沒有明確的主角,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每個人都有、也都必須參與這樣的過程,在敘述民主的抗爭歷程之中,電影沒有刻意的渲染情緒,手法偏向平實卻刻畫的非常細緻且勾人心弦,即便有時角色些許單薄,但這也是多角度敘事下的小小缺陷,瑕不掩瑜。再一次說我非常佩服且敬仰韓國人的勇氣。很妙的是不知是否是沒有報名的關係,這部片完全缺席今年的青龍獎,希望只是錯過今年,明年才報,因為這部片真的很心痛又很真實,老實說,比《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高明多了,這樣一部真實的史詩,希望不要被青龍獎忽視。

1515592003-4efdd2f969559e8b1c92e99f32ded48e.jpg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原文片名:《1987》

台灣上映:2018/1/12

台灣級別:輔12級

台灣片商:車庫娛樂

電影國籍:韓國

電影類型:歷史

全片片長:2小時10分

電影導演:《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張駿桓

主要演員:《南漢山城》金倫奭、《與神同行》河正宇、《下女的誘惑》金泰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柳海真、《藍色海洋的傳說》李熙俊、《V.I.P.》朴喜洵、《撲通撲通我的人生》姜棟元、《希望:為愛重生》薛耿求

-

站長評分:9.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