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905.jpeg

榮獲第5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金馬共入圍五項大獎;2016年多倫多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第10屆亞太電影獎最佳導演,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全球深獲好評。

《我不是潘金蓮》改編自《一句頂一萬句》知名作家劉震雲的同名小說,由《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執導,劉震雲親任編劇。近年馮小剛在金馬影展超亮眼,2015先以《老砲兒》奪得金馬影帝,2016《我不是潘金蓮》更是強勢問鼎金馬最佳劇情片,最後如願奪得了最佳導演,觀眾也相當捧場,在五部最佳劇情片中最受到觀眾的喜愛,在國際間也得到許多影展肯定。除了有相當引人入勝的圓形拍攝手法,本片還找來「范爺」范冰冰擔綱女主角,素顏上陣飾演底層農婦的范爺亦憑此片獲得了不少國際影后獎座的肯定。

(以下有劇情大雷,請斟酌閱讀)

1660754_full.jpg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很有魅力的作品。不只是演員有魅力、拍攝手法有魅力,整個故事、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與利益關係,更是極其有魅力。故事起自一場「假離婚」案,農婦李雪蓮為了和丈夫秦玉河多分一套房子,和丈夫提出了假離婚的伎倆欺瞞政府,好不容易分得了縣城的一套房子,結果丈夫卻和另一名女子結了婚住在裏頭,假離婚成了真離婚。李雪蓮不滿自己「被誆騙」,即便離婚符合法律程序是真離婚,她決定向法官告狀,沒想到法官「判對了」,卻展開李雪蓮長達十年的上訴之路。

她本只想聽丈夫一句解釋,可他一句「我怎覺得你是潘金蓮呢?」讓她既痛心又憤怒,決定繼續告狀,一層告上一層,結果一官推一官,互相推諉避走,結果李雪蓮告的從一個人,成了全城的大官,法院院長、縣長、市長通通被撤職,官換了一批,李雪蓮還繼續告狀,每年人代會都去北京「冤」一次,每個官員都好生頭疼,生怕哪天自己又因為這個農婦丟了帽子。直到十年後,她死心了,決定和青梅竹馬趙大頭好好在一起,可一段被揭發的謬事,她決定繼續上訴,沒想到到了北京,丈夫卻死了,狀也沒法告了。

故事其實並不曲折離奇,可也頗富轉折,一次次的急轉直下增添不少戲劇張力,原本只是農婦不斷上訴的過程,長達140分鐘的電影卻沒有一絲無聊,一官推一官的過程不僅對官僚制度的推諉與自私做了頗有巧思的雕琢,也是這部片的最大看點。可馮小剛對官僚制度的描摹卻有別於他人。他既不拍主旋律電影抱共產黨大腿,也沒有大剌剌諷刺好被抓去勞改。

y0311pohfx9.png

從一開始的法院院長王公道的判案就是正確的,可李雪蓮認定自己吃了虧,也認定王公道收了秦玉河的賄賂,一路狀告上去,沒想到法院院長、縣長通通趕快跑,市長一句把她弄走,沒想到卻被底下的人請到公安局「喝茶」,順便給拘禁幾天。被丈夫罵潘金蓮之後,她決定跑到北京告狀,首長知道後大為光火,在人代會上訓了省長一頓,結果相關者通通被省長撤職。

十年之後的新一批,王公道晉升法院院長,跟李雪蓮攀親戚,怕她一狀告自己也丟了官。縣長鄭眾亦被李雪蓮弄得頭疼不已,和王院長互相推託怪罪。新任市長馬文彬不斷提出高見,爾後又點出不少官僚弊病。法院庭長賈聰明收買趙大頭讓他勸退李雪蓮別再告狀,結果李雪蓮知道了,一怒之下又去告狀,官員們又一團亂了。電影給人直觀的感覺好像是在歌功頌德,不然怎會有越接近權力核心者越善良的這種安排?可細細一想,其實不然。

前後兩段角色中最大的官,分別是首長與馬市長。首長本說不打算說話,結果最後「被逼上梁山了」就來了個長篇大論,諷刺自在言中,官員的虛偽可見一斑。而馬市長在得知以後好似不動聲色,溫和蘊藉,決定自己會一會李雪蓮,可壓根還是沒解決問題,反倒認為李雪蓮拿牛罵他。這種官有被歌功頌德?我倒真看不出來。電影「喝茶」那段,馮小剛的旁白都親自認證了「上頭傳來的指令,到執行者時早已變了味」,更顯得好像都是中下游者的錯,似乎又是捧了在上位者一把。實際上,我認為馮小剛以此為包裝,真正想講的,其實是對上頭的反諷。每個都來「親自會一會她」,哪個真的有心關注?無非就是撐過一段是一段,想著反正遲早會過的。

a812s1239581485854727.jpg

也就是說,這終歸不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電影在一旁細細陳述一個故事,將最深的諷刺隱藏在需細細思考的另一層面當中。不論基層、中游、在上位者,其實通通一個樣,只不過基層是一般小民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所以電影才放大基層的部分。畢竟這不是一部政治鬥爭片,無須高層內幕的私下勾結,重點在於官員對於李雪蓮的態度,以及那看起來如此真誠的真心為民,實際上做了,卻是我們都看得出來的自私自利,真心為民?你開玩笑去吧。

官官都想自保,結果李雪蓮本來的無理上訴,因為每一個官員的推諉走避,她反而成了最慘的那一個。電影中馬市長說,明明是場原告自己無理的鬧劇,為甚麼鬧了十年之久?「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官員們總是因小失大,沒有好好的處理,在細節上荒誕不經,才會造就這般的鬧劇。官僚眾生相就此浮現,人人保帽子的自私自利全然浮現。

我認為這樣的編劇、拍攝手法,既是對官僚只顧自利而非真心為民服務的眾生相一一呈現,也諷刺了中共「文明」社會下的黑暗,卻不會直接得罪共產黨,相當高明。可中國也並非全然被蒙在鼓裡,今年他角逐奧斯卡的代表捨棄了呼聲遠遠高於其他的這部,便可見他們仍怕若入圍了,豈不自打嘴巴嗎?說實話,要是角逐,還真有可能入圍呢。

李雪蓮這麼多年的告狀,只是想拿回一份認同,一個支持他的聲音,證明她這麼多年沒有白活,證明她絕不是潘金蓮。所以當知道趙大頭出賣她的時候,她才會氣急敗壞,因為她獻身給了趙大頭,結果換來的是這樣的背叛,那她不真成了潘金蓮了?李雪蓮這樣的角色在法律上不虞匱乏,他們只是想得到一個認同,但妙的是十年過了,換來的只有官員的頭疼,人性諷刺不言而喻。官僚的荒謬與並非真心為民的毛病,我想沒有人比李雪蓮更清楚。李雪蓮的內心狀態被編劇描摹的非常細緻,范冰冰的演出更增添不少層次。

149010851773057.jpg

而電影最後的三分鐘,解釋了為何李雪蓮要不顧一切堅持上訴的原因──不是因為房子,而是因為孩子。唯有分兩套房子、假離婚,才能多生一個孩子。可後來丈夫跟別的女人跑了,李雪蓮一氣之下也流產了,為了死去的孩子,她才要拚了命地上訴。結尾給人頗為震撼的感覺,也使得整部電影更為豐富,塑造更強烈的小民悲哀,添加親情元素,頗有效用。

而馮小剛的磁性旁白也為這部片增色不少,但他的拍攝手法更耐人尋味。有如中國古典文學般的詮釋,馮導拍的場景總是那麼的美,對應李雪蓮的內心,表面的美麗與實質上的哀愁,不正是中國當今政治社會的樣貌?雖說山水很美,拍攝手法也使人沉醉其中,但還是不禁讓人聯想政治狀態,誰叫這是一部諷諭片呢。

而時而圓、時而方的構圖形狀,更是饒富趣味。據我觀察,在北京時是正方型,在農村時則是圓形,有時候過程又會出現長方形,據馮導自己說,圓形代表人情社會,正方形代表法治社會,長方形則代表由人情社會邁向法治社會的過程。其實我的想法也是差不多的,另外一個想法就是:馮導果然夠鬧!要不是一個對鏡頭架構與故事呈現有深厚駕馭的人,還真無法搞出這樣的鬧事。整部電影也都很鬧,可鬧得讓我好喜歡啊!在鬧劇下隱藏的,可是真實人生與官僚自私自利的悲哀。

范冰冰的演出更是極為亮眼,具形象翻轉性的演繹也讓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雖然素顏的范爺依舊美的不要不要的,但她證明了人家不是個花瓶而是個演技派,又遇上一部如此優秀的電影,她極其發揮,帶給觀眾一個印象深刻且有趣至極的演出,更精準揣摩了李雪蓮的內心失落,期望她將來能在電影圈繼續發光發熱。

總而言之,《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極為優秀的電影,也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對官僚制度時而圓、時而方的敘述揣摩,表面上的歌功頌德對比實質上想說的諷刺,將話語藏在最深層的意涵當中,馮導和劉震雲兩人搭配起來,既有溫和蘊藉,也有鋒芒畢露,果然夠嗆!我徹底愛上了這樣的說故事方法啊!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啊。實際上,《我不是潘金蓮》裡的故事不只能應用在中國,各個國家,乃至台灣,都適用,畢竟我想自私自利是不分國籍的,對吧?人心的渴望被認同,鄉下布衣的悲哀,也盡在其中。

2526.jpg

▲《我不是潘金蓮》台灣上映海報。

《我不是潘金蓮》

原文片名:《我不是潘金莲》

英文片名:《I Am Not Madame Bovary》

台灣上映:2016金馬影展;2017/1/13

台灣級別:保護級

電影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電影類型:劇情、諷諭

全片片長:2小時20分

原著小說: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莲》

電影導演:馮小剛

電影編劇:劉震雲

主要演員:范冰冰、郭濤、大鵬、張嘉譯、于和偉、李宗翰、趙立新、田小潔、張譯、高明、范偉(特別演出)、李晨(特別演出)

-

站長評分:9.6/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