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nifesto03.jpg

《凱特布蘭琪:宣言13》是由德國一位影像藝術家Julian Rosefeldt所拍攝的13部宣言短片集結而成,長片的導演也由同一人擔任。

在觀賞《凱特布蘭琪:宣言13》的時候,我不禁想:如果我是在家裡看這部片,我一定會睡著。

這部片訴諸的藝術非常前衛,而且毫不猶疑的挑釁、批評當今所有藝術、體制與主義,毫不掩飾的表達人類與社會的愚蠢,裏頭的東西卻有些沉悶,有時候的觀點會讓你眼睛一亮或為之震撼,但大量安靜的鏡頭與極多的旁白與角色獨白,卻讓我看到有點累。

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欣賞這部電影。對這部片所想講述的道理,我其實是頗為欣賞的,也很佩服導演能將這樣的想法說出來,裏頭的表現手法如同所強調的藝術觀一般,可謂非常前衛,大量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轉換,讓人相當訝於這樣的呈現方式,雖不至於驚豔,卻令人耳目一新,並且越看越有意思

這部片是那種有可能看到睡著,卻又可以一看再看的電影。第一次看不懂其實很正常,但在看過之後反覆咀嚼、思考,就越發有意思,也越發能理解。

還是不懂?這部片絕對是近期最值得二刷的電影,即便我自認大部分都懂了,還是超想看第二次的啊。而且在反覆思考以後,就會慢慢覺得這部片真的很有趣,後勁強大,也被這部電影所折服。

凱特布蘭琪在裏頭的演技非常精湛,雖然每個角色的展現空間都不多,卻展現了極為寬廣的面向,為這部電影加了非常多分,如果喜歡她的表演,這部是一定要看的。

《凱特布蘭琪:宣言13》其實還是有些缺點,可電影中所訴諸的思想仍究非常值得你一看,更是近期我看過最特立獨行的電影,相當值得一看,挑戰你的感官新視界。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若想親自欣賞該電影,建議不要往下)

manifesto-still-4_30572734683_o.jpg

 

雖說是宣言13,但呈現出來的畫面只有12種樣子,第13種只有旁白而無畫面出現,也是開頭的聲音,也許開頭那段很有趣且令人感到第一次震撼的火光畫面正是這個角色的展現吧。

本片原文片名是《Manifesto》,也就是「宣言」。「宣言」的定義為何?片頭解釋,「宣言」是個人或團體針對政策或目的所發表的相關聲明。

一開始可能會不了解為甚麼這部片要講這個,但一切旋即明瞭──導演用許多角色的宣示,不同空間裡的不同事、不同人,藉由許多當代已超前衛著名之藝術家、思想家的言論與自己的言論,來表達他自己的個人思想:對現今藝術體制的鄙視以及自我認定的藝術面向。

那些宣言激昂、明確,更一針見血地質疑藝術的現況。為藝術而發表的相關聲明,毫不掩飾對當今主流藝術家、體制主義者負面評語的批判,除了訝異,我想更多人的反應是笑而頷之。

導演的許多個人思想的確非常讓人驚豔,有些也使人不由贊同,但這些想法其實很難植入觀眾心中。

一來,角色非常多,最大的缺點,就是每個角色的刻畫都相當平板,大部分的角色都令人容易遺忘,沒有甚麼特色,甚至連名字都沒給我們,唯一的功用就是講出獨白,凱特布蘭琪的演技固然非常精湛,但角色的鮮明度不足,使每個角色幾乎都差不多,少了許多吸引人的點,是一大可惜之處。

二之,這部片是由影像裝置藝術剪輯而成,有時候剪輯比較不順,角色的出場時間分配不均,有時候較為跳tone,也是其不足之處。

三者,片中的獨白、台詞過多,看起來台詞都不太一樣,實質上想傳達的點都是大同小異,看到一些很令人驚豔,但當這些東西過多,就成了一個敗筆。

我會有一種錯覺,我彷彿在聽演講,只是多了些視覺輔助的畫面,我想許多人可能都不能接受,我不至於討厭,卻也使得電影更為沉悶,許多有些刁鑽的台詞使得本片的意念看起來複雜難解,感覺是可以減少的。

Manifesto04.jpg

可這些台詞,當然不是全然圍繞同一件事,不是劇情推展的重點,而是導演的想法的詮釋,一開始只能看(聽)到一點,到後來整個想法越來越全面,更令人驚訝於有人能在現在提出這樣的質疑,不論是對當代的藝術、社會的體制與主義,這樣的電影讓人不由耳目一新。

甚於,這部片的導演已經超越了當代,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這樣的想法。

這種言論也許誰都會講,但不是誰都有信心能把這些言論整理起來公開發表,無疑是挑戰當代。乍看之下無聊透頂,實則蘊含著如同片中所說的,「強烈、純粹、精確」的藝術思想,在藝術成就上,個人認為頗為具標的。

這部片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劇情。因為這是一部宣言短片集,用另一種藝術來呈現,也應證片中的台詞與思想。

更進一步來說,這部片充分地利用了「後設敘事」來呈現。

導演與片中被引言的人物具有高度的省思能力,看穿當今藝術的樣貌,針對這方面做了頗具見地的個人思想抒發,大膽批判當今人類思想,更以「創意」為主軸之一,批評當代人們只被固定的藝術所限制,更說人們總是緬懷過去、展望未來,卻沒想過現在,也批評了所有人類,使人省思一番。

透過自己的創意與藝術,來看當代的藝術,在導演眼中,現在人們所擁護的藝術與體制毫無價值,用自己的藝術來重新定義藝術,更對當今的藝術做了高度反省與批評,毫無保留地挑釁,難怪在美國不被主流的學院派欣賞。大量的獨白、前衛的呈現,是這部片的最大特點。

20170113165243_93 (1).jpg

「重點不是你的靈感或素材取自何處,而是你要將這些內容帶往何處。」~電影大師 尚盧高達。

電影中有一段我覺得特別有意思。13角之一的女老師告訴小學生,「Nothing is original.」沒有甚麼是原創的,你可以從任何地方剽竊。真實是無價的,原創是不存在的。所以不必費盡心思去掩飾你的剽竊行為,只要你喜歡,你也可以大肆讚揚。這是一段好有趣的話。事實上,這是美國著名獨立製片導演吉姆賈木許所說的話。

在這之前,13角之一的喪禮上的女人批判,現在的藝術家都沒有創意,被體制所限,總是進行各種模仿,毫無自身的創意。

這位喪禮上的女人可以說是全片裡最純粹的,就只有在喪禮上發表這段言論,毫無背景來由,也沒有做任何描寫,卻也是批評主流意念最直白最露骨的。

而這些宣言絕非導演一個人所想,而是近50位藝術家的言論,導演將其集結成13部宣言短片,再融合成一部長片。而這部片的主軸之一,便是「創意」。

這部片的本身就是一種創意,前衛的藝術創意。然而在許許多多言論的展示下,究竟何謂「創意」呢?

 

從另一個地方切入。片中其中一個角色說,藝術是無法看懂的,如此才真正叫藝術。

喪禮上的女人說,現在需要的藝術必須「強烈、純粹、精確」,符合當代,去死吧過去,管他的未來。

乍聽之下兩者好似很矛盾,看不懂但又要精確?甚麼啊?可把這些言論融合在一起,又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事實上,創意從來就不該被定義,藝術如同之。現在藝術的問題,就是都被定型了,被體制和主義所定型,藝術家以為那是創意,甚或可以說,他們「以為」自己是藝術家,實則上不過在進行無意義的模仿。模仿和剽竊後成為一個真實的東西,是不同的。

這部片對藝術、創意、當代主流的批判超直白,更把每一種人都損了一番。講實話,這種方式實在不討好,但導演自己也在片中所解釋了,每個人創造東西不是為了甚麼,就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藝術,畢竟藝術從來不能被定型。

可以理解為何片中會有些出現自我矛盾的現象。因為這些話本來就是由很多人的宣言所集結而成,每個人的想法固然不會完全相同。

我覺得片中的話很多都富有哲理,對藝術的反思與本身思想在電影中的投射,許多點都批判的鞭辟入裡,但也不是全然都能使人同意。

ac07fd0cb7476bd1ef3694bb86e2cf57.jpg

片中好幾次提到的,便是藝術創作應著重於「當下」,而非去懷想過去、刻意去展望未來,重點是藝術的當下。

片中甚至批判社會設立一大堆紀念碑、博物館,根本沒有必要,畢竟過去哪裡重要?而未來呢?同樣不重要啊,想那麼多幹嘛。當今主流老在緬懷過去,但現在需要的是創意、是純粹的自身藝術。

除了當下,這部片也相當強調合時宜之作。他認為藝術應該是要符合當下的,不然沒有當下的創意輔助,藝術毫無價值。

如同上述,片中有些價值觀我也無法認同,就像上面說的。活在當下、在當下創作固然重要,但過去才是推動當下的推手啊。

這部片在在對主流思想做了挑釁,整部片幾乎都是批判加上個人意見抒發,強調藝術應有的強烈純粹,又說藝術無法被定型,何者皆能是藝術。

簡單來說,這部片在專業和大眾之間雙面不討好,藝術形式前衛而令人震驚,是一種很優秀且超越當代體制的展現,把片中意念與創作本質相結合,其實就是一種對主流的反抗。

而這部片的畫面,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但深得我心。

我尤其喜愛穿白衣的女人所在的工廠的場景。三部電梯時上時下、方塊房間與牆壁、由上而下拍攝旋轉樓梯,應該都有它的意義在。我覺得那些場景極為特殊,而且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在家中吃午餐禱告那段,更令人印象深刻。母親禱告的宣言超級長,丈夫幾乎要受不了、孩子們哈欠連連,好不容易禱告進入尾聲,結尾不是阿們,而是「正方形無限寬廣」這樣之類的話,說真的我這邊差點就笑出來了。這裡更可以看出主流大眾對前衛藝術的無法接受以及深感無聊,是很有意思的畫面。

更不用說最後一段,12個角色,12個框架,同時說出宣言獨白,可謂無庸置疑地眾聲喧嘩,然後一個個消失,那是多麼令人訝於這樣前衛的藝術的畫面感啊。

20170113165242_58.jpg

凱特布蘭琪的演技真的非常精湛。尤其是流浪漢的戲份,更充分展現她有如變色龍一般收放自如、能輕鬆駕馭各種角色的演技,這絕對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縱觀影壇,有誰能有這般的表現?梅莉史翠普有些太老了,茱莉安摩爾的口音不適合,茱麗葉畢諾許長相太不符了,除了凱特布蘭琪,能與之匹敵的,也許也只有伊莎貝雨蓓吧。

「人們總不把我的瘋癲當一回事。」這部片充分地詮釋了當代藝術的眾聲喧嘩,強烈的批判不過也只是其中一個面向,激昂的宣言更是對主流的反抗,一種屬於藝術的瘋癲。

整部片除了對當今藝術的批判,也有對自己所說的藝術的詮釋。在意義上無疑是劃時代之舉,雖然意念不是甚麼都能接受,卻無疑是一部具標的的藝術性電影。

片中的流浪漢角色大概是最令人有印象的角色,他就是社會上的弱勢,思想卻極其豐富,也對整個社會進行有力卻不被任何人聽見的批判。

我想這就是整部片的核心:非主流對主流的抗爭與挑釁。我們必須說藝術是毫無拘束的,但主流和體制給了藝術一個框架,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去突破那個框架。

5701002.jpg

最後的畫面,是眾角色說著,「當你們不斷的批評我們,有一天,就換我們批評你們。」尤其最後流浪漢說這句話,格外有感。

非主流與主流截然不同,但都是藝術方式,他們互相批判與剖析,而非主流更對主流進行毫不猶疑地挑釁,以宣言的方式質疑現在的藝術。

然後反觀。主流也是由非主流形成的。當有一天,今天的非主流成了主流──是否又要再一次提出質疑呢?又會有許多前衛、超越當代的宣言嗎?不過,主流的人變了,罷了。

很喜歡這部片超越當代的前衛,雖然會感覺有些沉悶,越發思考卻越有意思。假使你已經看到這裡,想必你沒有想看這部片;但我所講的其實沒有很多的劇情,還是有更多地方值得你自己去看、去解讀,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

這部片在當代絕對是翹楚,更是我覺得最近最嚴重被低估的電影。相當推薦大家去看,然後去反思:對你來說,藝術是甚麼?創意從何而來?體制又該不該存在?這樣激昂且充滿挑釁的宣言,對藝術是向前推進的重點,抑或只是批判而已呢?我想,見仁見智。

Manifesto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