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xiDriver01.jpg

택시운전사 / A Taxi Driver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 韓國

描述歷史事件、政治運動等類型的電影,往往容易在其中一方面失手,不是立場太偏頗,就是模糊焦點,要拍出一部優秀的這類電影,可真的不簡單。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是很優秀的,雖然也不是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有些地方仍是稍嫌刻意或模糊,但就大部分的設定,尤其這部片所強調的民主、媒體自由價值,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可謂為韓國此類型電影中的翹楚。《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透過南韓的民主抗爭「光州事件」,以自己的詮釋方式走出了一片天,不只賺人熱淚,也讓我們對現在享有的自由以及民主和媒體自由的意義進行深層的反思,在韓國獲得超高票房,至今已破25億台幣,擠身韓國影史前十大票房紀錄者,將代表南韓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個人相當看好他佔得一席入圍。

至於需不需要事先了解歷史事件背景?我個人因為怕被爆雷,所以事先沒有做任何功課,連預告片都沒看、劇情內容幾乎不知道就去看了,在理解上不會有任何問題,片中都會提及。我反而覺得,沒做功課反而可以看出片中一些缺陷所在,所以各位不用事先做功課完全無妨。

這是一個屬於歷史的壯烈故事,也是一個擁有獨特觀點的民主啟示錄。這部片個人推薦為「年度必看」,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喜愛,我誠摯推薦。想看的,千萬不要往下滑囉。

ATaxiDriver02.jpg

劇情簡介

1980年5月20日,南韓正受到全斗煥獨裁統治迫害當中。全羅南道的光州的示威行動不斷展開,其他地區卻毫不知情。

德國記者彼得決定以身犯難,親身紀錄全斗煥政府的暴行,把光州事件公諸於世,帶著相機,高價雇了一台計程車前往光州;而在首爾,一名為錢所困的單親計程車司機爸爸金萬燮,聽到如此高價的車錢,一無所知便載著彼得前往光州;南方光州一群勇敢的市民們,則正在為民主所同心協力和政府奮戰......

本來甚麼都不知道的金萬燮意外發現了隱藏在光州的真相,和彼得語言不通的他,兩人同心協力,和光州為民主而戰的人民,把屬於他們的東西要回來,突破媒體封鎖,把光州事件公諸於世!殊不知,這場奮戰,卻犧牲了不少人命,只為自由。最後,痛徹心扉的金萬燮,載著彼得逃離光州,而最後一哩路,又是一場為民主而戰的戰役......

(劇情簡介為自行撰寫)

觀後感及分享

最近越來越多韓國出色電影問世,以韓影帶有的特殊批判性與高度反省性,先在韓國獲得超高票房佳績,在國際間發光發熱,口碑票房雙得利。去年有《屍速列車》、《下女的誘惑》等,今年最具代表性的也在暑期前後上映,那就是《軍艦島》與這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而《軍》和《我》兩部中,《我》的票房更好,口碑也更好。

早在上映前就對這部片的消息相當關注,大略知道是在講韓國的「光州事件」,卻對裡面的故事毫不知情。知道韓國票房口碑雙爆棚,也對歷史題材電影有興趣的我,對這部片所要傳達的意義高度讚賞,裡面的劇情也相當震撼,看到韓國能對自身過去發生過的歷史傷痕如此詮釋,更使人珍惜現有的民主,也為那些為民主而犧牲的人感到悲痛不已。

片中獨特的觀點很有趣,透過首爾計程車司機金萬燮意外闖入光州,以一個本來以為大學生抗議是「吃飽太閒」的局外人身分,來看政府表面的和平下其實隱藏著人民的不服和血淚,是個別具心裁的觀點,也透過聚焦於司機和德國記者,更讓我們擴展視野,看到媒體自由的可貴,與新聞壟斷的不公。

小人物的觀點最能凸顯人民的真實生活,宋康昊飾演的金萬燮一步步看見民主的真相,他的身分更是特別,一位單親計程車司機爸爸,手無寸鐵、付不出房租的他,是要冒著生命危險揭開光州事件的真相,還是假裝甚麼都沒看到就回去首爾陪伴女兒?但在他踏入光州那一刻,一切似乎就注定了。他載著記者進去,也必須載著記者離開。

金萬燮的猶豫、沉痛,電影中都有細膩刻畫,也安排了他剛好答應要帶女兒出遊,卻得失約了,因為他有事得完成。這邊真的很動人,也讓我們看見小人物的辛酸,更讓他能體會光州市民的痛苦,為了生活奮鬥那麼久,難道政府就能輕易剝奪我們的權利嗎?

令人鼻酸的情感,被影帝宋康昊精湛完美的演技詮釋得令人動容,也為光州事件更加添上一種平民的感覺,更能體會人們為了生活而爭取民主的血淚抗爭,張力更增,也令人流淚,我就覺得很沉痛震撼啊,被真實事件加上優秀的劇本弄得感動不已。

劇中也安排金萬燮曾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五年,沙烏地的獨裁讓他覺得韓國真是太好了,也一直以為韓國就是這麼好。直到光州事件,他才看到真相。安排真的很巧妙,也透過他的喪妻之痛來凸顯小人物其實是在懸崖邊與生活所奮鬥的,民主是他們的救藥之一。

金萬燮本來超保護自己的車子,但到最後,金萬燮不惜車子損害嚴重,也跟一群光州的司機開進危險區救那些被軍人掃射的民眾,更是使人淚崩。這才是真正的平民英雄。這部電影的刻畫更令人佩服人物,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部片都是真實事件,但計程車司機的身分其實有待商榷,因為如片中最後所說,德國記者得到的司機名字是金四福,遍查韓國卻沒有這個司機;片中的解釋是司機最後用了假名(下面會再說),但真實是否如此不知道,網路上也都有相關消息,有興趣者自行查詢。

1.jpg

這部片非常震撼且後勁十足,也非常好看,不會沉悶又令人驚訝,但這部片帶給我的感人,以及故事自身的完整度和對歷史事件的詮釋,我個人覺得其實還有些改進之處,我個人覺得若是以感人和完整度來說,這部片還輸《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即便兩部都是我的愛片。

首先我覺得最大的疑點,就在於當金萬燮第一次離開光州時,雖然換上了光州計程車的車牌,但當初他和彼得是冒充重大國際貿易的商人進去的,後來開出來卻只有司機一個人,這不是很令人懷疑嗎?軍人可是一定會檢查的啊。然後又開回來,這也太扯了吧?還是說他跟軍人解釋了甚麼呢?電影中也沒有提到,就會覺得怪怪的。

另外,這部片對光州事件的始末並沒有很詳細的刻畫,他只擷取從5月20日和5月21日兩天的時間,20日進入光州,21日清晨離開然後又回來,之後就載著彼得前往機場。在片頭有大略提到光州事件的發生原因,但其實對其中的事件沒有很具體的描寫;雖說如此,但僅僅兩天的時間,張力便已十足。尤其5月21日是全斗煥正是准許用實彈掃射民眾的日期,片中也對此有相當沉痛地描繪,的確符合史實。但計程車衝破防線那段歷史記載是5月20日,片中則是於5月21日呈現,不知道是否是刻意的,因為這樣會更添張力,也比較能對應金萬燮的心境轉變。

以及5月20日晚上的電視台縱火案,也讓大學生在植喪命,那段也是符合歷史現實;可我在觀影時一開始以為是政府放的火,後來上網查才知道原來是民眾因為不爽電視台完全不報導光州事件,所以縱火焚燒。這邊也沒有提到,雖然之後馬上就轉移焦點,成了一場追殺戰,讓人忽略掉這點,但我還是很在意。

還有就是,光州人民怎麼會只有計程車和貨車兩種車?當地人民都坐計程車而已嗎?這邊我也覺得很疑惑,是場景重建的盲點吧。

比較有趣的在於,這部片完全沒有提到政治內部方面,聚焦於人民實際的抗爭,小人物的悲痛與奮鬥,這點倒很特別,聚焦專一不分散,也更易引起共鳴。

ATaxiDriver04.jpg

民主到底有多麼得來不易?作為南韓步入現代化民主社會之節骨眼的即是「光州事件」,但在當初政府的鎮壓與刻意封鎖消息之下,這起事件到底是如何被公諸於世?透過一位德國記者的以身犯難,真實事件在這部片中宛若重現,讓我們看到新聞壟斷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人民最基本的權利,我想就是得知權,當人們連自己國家的重大事件都不知道,事情被政府刻意封鎖,我想這就是民主的崩壞吧?

這部片主要的焦點還是放在金萬燮身上,德國記者雖然成為陪襯配角,但還是相當重要,尤其凸顯媒體自由之可貴。片中記者彼得拿著相機到處記錄下光州的事情,使得在電視台前被軍人追殺,意外使得一直幫助他們的光州大學生在植喪命,這邊也是很心痛之處。民主抗爭與披露真相,似乎註定得有人犧牲,才能成就將來。

電影中將媒體自由那塊詮釋的相當優秀,算是填補了對光州事件整體刻畫的不足,也令人感到沸騰與心痛。當金萬燮知道光州的事情後,也難以再忍受,幫助披露真相,為自由而戰;而民主的得到,的確就需要人們的抗爭、努力,有人為此犧牲,為民主奮鬥的精神,使人不由得傷心又感到欽佩。《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透過小人物的觀點,來詮釋民主的精神、自由抗爭的意義,看為韓國民主立下標竿的光州事件,是人民的血淚、奮鬥,只為換來民主與自由。

而媒體自由最重要的,便是讓人民得知事件,而新聞,正是這個管道。新聞被壟斷,血淚抗爭被刻意隱瞞、甚至反過來黑化民眾,誰會不義憤填膺?所以片中晚上,光州民眾到電視台縱火,抗議電視台報導不實,正是對媒體自由的要求、新聞壟斷的反抗。反而覺得縱火這段其實可以再多加描述,但後來金萬燮、彼得、在植一行人被軍人追殺,就跳過了,有點可惜。

849c632657937b1674c57895664ffeaa.jpeg

片中對全斗煥政府對人民的暴行也有多加描述,張力十足,更是讓金萬燮決定挺身而出幫助光州人民的最大原因。曾經身為軍人的他,看到軍人這樣對人民,任意鞭打、踩踏,後來甚至拿實彈掃射民眾,怎能不痛心?的確,政府的恣意妄為,更是使得百姓決心站起來的原因。

如果你身旁的人被政府無辜打死,你會做何感想?這邊也看出金萬燮的心境轉變,從一開始鄙視到後來幫助,尤其當他重回光州,親眼看到軍人拿真槍實彈掃射民眾,一群計程車司機決定開車衝進去救那些被打傷在地的人,金萬燮也加入其中。

這邊應該是一大催淚點,當一大堆人被槍打中,大家是要衝出去救他們,還是讓自己活下來?這裡也看出光州人民在奮鬥背後的無助感,即便他們勇於發聲、互助互愛,手無寸鐵卻仍可能死在槍口下。民主不是為了保護基本人權嗎?當民主消失,人權又何去何從?所以當有人站出來,大家的勇氣也被激發,令人感動不已。這段計程車救人戲是一大看點,把民主事件裡的感受,不論是勇氣、爭取、生存、乃至無助感都表達出來,雖然還沒到後面爆點,卻已經令人感動十足。

而光州最後的計程車追逐戲,講實話我突然有點精神錯亂的感覺,以為我在看飛車追逐片。換句話來說,就是相當精彩啊!但雖說精彩,卻也令人心痛十足,這邊把情緒逼到制高點,然後隨著幾位光州計程車司機大哥的犧牲、金萬燮的心痛與整個場景的營造,令人不禁情緒爆發。這種情緒是夾雜怒氣與悲傷的感覺,很難言喻,又令人印象深刻。

那些司機大哥,為了保護金萬燮與彼得,讓彼得把在光州拍到的影像公諸於世,自己犧牲了,換來整個南韓的民主,這樣的精神令人欽佩不已。但這邊也難免感覺到一些英雄電影的氛圍在,就是除了主角其餘配角幾乎都死了這樣。好啦,這邊真的很感人,最後彼得也成功把事情報導出來,終給光州事件一個公道,更是令人內心澎湃之處。

photos_22773_1498466783.jpg

而金萬燮最後給彼得的名字,卻是假名金四福。這邊的舉動有些人會不解,我倒是有一些想法,認為一個可能是他怕彼得在路上如果被抓,他的名字被抖出來就慘了;另一個,也應該才是電影想講的,可能是他認為他沒做甚麼,只是開車而已,把版面還給那些真正奮鬥的人。如果是後者,那當然感人和佩服就更上一層樓,前者也不是甚麼壞事,就是人民真實想法。

就歷史真實來看,金四福真的是他的本名嗎?這有待商榷,但不論是與否,都不影響片中的情感表達。

最後他們沒有再相遇,場景拉到2003年,只有金萬燮在報紙上看到的彼得,他到韓國,應該是被政府頒予榮譽國民吧?電影中沒提。這是一個帶著些遺憾的結局,雖然兩位主角沒有再相遇,金萬燮仍始終開著計程車,雖然換了一台新的,依然繼續載著民眾。光州事件也真相大白,民主降臨南韓。

即便我們老早就知道歷史事件的結果,卻仍是被這樣的結尾感動不已,也對金萬燮和彼得的不再見而感到唏噓。民主與媒體自由都達成了,金萬燮當初的假名,就代表他永不會再見到彼得了。感傷啊。

總體來說,這部片在人物上的刻畫相當完整且動人,不會有過度浮濫美化的感覺,而是刻劃真實、令人動容。對歷史事件雖然不是完整地描繪,卻也張力十足,在關鍵情節的爆點也引人注目,對民主的追求、媒體自由的意義詮釋,以及歷史抗爭的悲壯,讓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民主顯得格外可貴,雖然那是韓國的故事,但相信各個國家也並非天生就有民主,而是經過人們的努力才得來的。就像台灣的228、美麗島事件,不也是民主前進的標竿嗎?

另外,影帝宋康昊的演技也極為出色,在許多轉折點下精彩地詮釋了金萬燮這個角色,也藉由他的演技,讓我們能感受到電影中的張力,更是讓人情緒爆發的關鍵之一。

除了主角,其餘幾位配角的演技也是相當優異的,其中光州司機大哥由國民男演員柳海真飾演,雖然戲份不是太多,卻在在令人印象深刻,演技也不遜於宋康昊多少。而柳俊烈飾演的具在植,也是一位很引人注目的角色,但因為整體劇情需要在中段一點就領便當,哭哭。他雖然演技不如上述兩位前輩,但他詮釋的大學生更是光州人民的寫照,為民主而奮鬥,即使自己犧牲也在所不惜,更使人淚流。飾演彼得的湯瑪斯柯瑞奇曼是其中唯一一位外國演員,演技或許是受到劇情關係,反而沒有太大亮點,但也演繹的還算精湛。

這部片對人物的刻畫格外鮮明成功,選角也相當優秀,若問我誰能當這部片中的主角,除了宋康昊我真的想不出別人了。

很有趣卻有很令人心痛、久久不能自己的一部電影,在檢討歷史、讓人們看見民主的可貴與抗爭的光輝之餘,是一部相當飽滿動人的商業電影,這也是這部電影相當難得的地方。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故事,屬於小人物、屬於土地、屬於抗爭的歷史,這部片拍出了那種感覺,又相當親民大眾,吸引更多人,動人真實又富有寓意的情感,這就是這部片的厲害之處。

30000574063_700.jpg

INFORMATION

電影名稱:택시운전사 / A Taxi Driver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台灣上映:2017/9/8

台灣級別:輔導12歲級 (PG12)

電影片長:138分鐘

電影定位:劇情片、歷史片

電影國籍:韓國

電影語言:韓文、英文

出品年分:2017

電影關於:光州事件、真實事件改編、民主抗爭、媒體自由、新聞壟斷、小人物生活、計程車司機

電影導演:張勳

電影編劇:顏宥娜、真實事件

主要演員:金萬燮:宋康昊 飾

                彼得:湯瑪斯柯瑞奇曼 飾

                黃宰術:柳海真 飾

                具在植:柳俊烈 飾

觀影方式

觀影平台:首輪電影院

觀影日期:2017/9/10(日)

觀影院廳:國賓影城@台北微風廣場 2廳 9排7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菇菇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